據《經濟日報》報道支持深圳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成為近年來深圳海關提高外貿出口質量,增強深圳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工作。據統計,深圳近兩年來已有320家來料加工企業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
改革開放之初,傳統的“三來一補”等粗加工企業遍布深圳各個角落,這些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代工企業。之后,來料加工企業的企業形態局限性越來越明顯,許多“三來一補”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要突破局限最好的辦法是及早轉型。
來自深圳海關現場業務處的一項調查顯示,深圳市來料加工企業總數目前約3500家,位處深圳核心區域的企業有103家,大約近一半企業有意在今明兩年轉型。深圳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傳統的代工企業只有早日轉型,實現產業升級,自主創新,融入整個產業鏈條,才能有長遠發展。
很多企業反映,在轉型過程中遇到比較集中的問題是對政策了解不充分,程序不清晰,辦理手續時間長。近年來,為進一步推動來料加工轉型升級,深圳海關簡化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的變更手續,維持轉型企業的管理類別及信用記錄,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加工貿易參與國際化分工以建立自主品牌;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鏈的延伸;通過外發加工、委托加工、深加工結轉帶動企業融入加工貿易產業鏈;拓展保稅物流功能,鼓勵和引導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設立高端產品研發中心、檢測維修服務中心并開展倉儲、配送、分撥等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在深圳海關的幫助下,一大批代工企業實現轉型,向著高科技品牌企業轉變。
羅仕拿電子(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雯告訴記者,3年前,公司還是依靠著國外訂單生存的“三來一補”企業,但現在已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強大研發團隊,研發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安防產品企業,成為深圳首家成功實現不停產轉型的企業,公司拓展了新的空間。對于這家擁有20年歷史的來料加工企業來說,轉型實現了巨大跨越。2008年,這家叫做顯力電子來料加工廠順利實現了原地不停產轉型,搖身一變成為了今天的羅仕拿公司,并順利地進行了第一批料件及貨物的進出口業務。相比當時作為來料加工廠每年幾萬元的國內采購,現在的羅仕拿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就實現了國內采購900萬元,這不僅使得物料的前置期縮短,降低了采購成本,更是推動國內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順安金德實業制品來料加工廠是一家以生產電子五金配件、工模制造為主的“三來一補”企業,其產品主要提供給理光、東芝等企業。在作出轉型決定后,公司負責人孫國華還是有些擔心,轉型升級到底怎么轉,原有出口是否還能保證順暢,原有的企業賬冊、管理類別是否能延續,企業今后將如何處理出口和內銷產品、料件的關系等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們眼前。目前,順安金德的轉型升級正在順利地進行中,他們已經先后申請了9項專利,其中有3項發明專利,又一家高新科技企業將在深圳這片開放的熱土上崛起。
據介紹,截至2010年底,深圳海關僅對龍崗區就辦理了34家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就地轉型,辦理不作價設備結轉3765套(臺)、價值1322萬多美元,節約200多萬美元成本,這些企業轉型后為龍崗區增加地區生產總值3.24億元。
與此同時,深圳外貿出口質量不斷提升,多年來以加工貿易傳統產品、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為主的出口產品結構,已向著技術含量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逐漸過渡,帶動了深圳整體外貿結構持續提升。據統計,2010年,深圳市出口高新技術產品1087.3億美元,增長27.9%,占全市出口值的53.3%,比重提高6.9個百分點。出口產品中,前10位商品全部為電子類產品。
點評:深圳海關主動加強對企業發展需求的調研,為企業提供多種“貼身”服務,全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廣大加貿企業由傳統加工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支持了深圳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
中俄蒙海關五項共識促進區域互聯互通進倉通知和S/O有什么區別?新塘車檢場 通關時效再提升“義新歐”鐵路專線發展迅猛“跨界”大白兔從上海奉賢跨出國門廣州海關網上付稅率達六成海運主要貨運單證及其制作 (二)“單一窗口”年內推廣至沿海各海運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