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凌晨1時,一艘從浙江獨山港出發的貨船靠泊洋山港。凌晨5時,所載的150個出口集裝箱就已全部完成接卸,將按計劃搭載遠洋貨輪,從洋山港出口離境。據統計,今年1-5月,累計已有11.75萬標箱的進出口貨物通過‘聯動接卸’模式往來浙江港口和洋山港之間。
浙江省外貿產品中,近三成從上海港出口,約占上海港吞吐量的15.4%。6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與浙江省人民政府簽署進一步深化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框架協議,將有力推動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和組合港新模式的形成。
為進一步密切滬浙兩地的外貿聯系,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海關持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洋山港與浙江安吉、獨山港之間“聯動接卸”監管模式日趨成熟。該模式將內河港口視作上海港的延伸實施整體監管,組合了最經濟的水水運輸方式和最便利的通關政策,各港口貨物進出口可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聯動接卸’模式,可以使浙江出口貨物在當地港口辦理報關手續,經專用駁船運抵洋山港后,直接搭載遠洋貨輪離境。6月份以來,基本每天都有往來洋山與浙江港口之間的‘聯動接卸’船舶。”洋山海關物流監控四科科長金杰介紹說。
據了解,作為深化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框架協議的核心內容,小洋山北側岸線的水深較淺,正適合建設吃水較淺的江海聯運船碼頭。不必占用小洋山南側的洋山深水港碼頭,就能完成集裝箱的換乘轉運,讓洋山深水港碼頭騰出更多精力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大船,進一步提升洋山港的整體運作效率。未來,隨著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的逐步深入,靠泊洋山港的江海聯運船舶量也將持續攀升。
上海海關監管處副處長趙鴻琳表示:“上海海關將以此次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為契機,更加積極主動地適應一體化發展對海關監管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優化長三角等重點地區水路物流海關監管模式,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海關力量。”(楊斌/文)
“廠外設倉”解決企業庫存難題海關助力溫州港年吞吐量突破50萬標箱奮進新征程 | 青島海關拓展聯網核查企業范圍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連云港海關連續退運進境固體廢物對話、合作、互動——杭州海關攜手境內外權利人筑好海關知識產權保護“防線”海關稽核中經常發現的減免稅設備抵押案件8類危險品海運出口流程和報關手續7個要點為“千島之城”圓一個“藍色海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