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收獲的季節。大連灣里綜合保稅區卡口一片忙碌的景象,一條條貨車長龍緊張且有序地進進出出,將家用電器、機械設備等各類商品運往國內商場和外貿碼頭。
“去年4月加工區升級為綜保區之后,海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先行先試落地了一批優惠政策,”大連海爾電冰箱有限公司負責人董志勛介紹,“僅‘委托加工’一項,就為我們帶來了看得見的紅利,相關業務產值連年翻番,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
“委托加工”突破了以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只能承接境外加工業務的傳統限制,使得區內企業能夠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境內區外的委托業務,真正實現了從原來“兩頭在外的單一國際市場”模式向“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轉型。目前灣里綜保區內已有14家企業開展委托加工業務,1-9月實現產值約6億元,同比增長50%。
“設備零配件便捷監管新模式”則對英特爾半導體存儲技術(大連)有限公司這樣的半導體行業幫助最大。企業部分零配件調撥周期從試點前的最長3年,縮短至隨時更換,還可以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采購新配件,每年可節約運營成本50-100萬美元,節省通關時間超過5000個小時。“新政策提升了我們進出口效率,對加速建設生產,優化生產模式,提升產出質量起到極大助力,零等待、全天候已成為企業生產伴飛的雙翼。”英特爾公司通關事務負責人孫馨介紹。
創新和開放是綜保區發展的最大因變量。“在推動大連灣里綜合保稅區升級發展的過程中,海關充分運用5g、云存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借力科技發展的東風,積極探索海關監管模式創新,”大連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處長王文卉介紹,“海關自主開發了出口貨物檢驗檢疫證單‘云簽發’平臺,實現了單證零見面、便利化申領,為出口企業實現‘零接觸、零延時、零障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梧桐引來金鳳凰。今年sk海力士公司三期投資項目在灣里綜保區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目前大連市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為推動項目落地,大連海關量身推出了“簡化單證申報手續”“簡化加貿審批手續”等6方面17項便利化措施,服務企業減負增效。
走在前、開新局。大連灣里綜保區位于國家級新區、自貿片區、綜合保稅區,具有“三區疊加”優勢。面臨歷史最佳的發展機遇,大連海關將對標最高水平開放形態,深入推動業務創新和監管創新,精心打造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樞紐,建設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新高地。(姜楊、湯志堅/文)
“金華—布達佩斯”中歐班列首發梅山海關查獲侵權化纖布12300米港珠澳大橋海關查獲一起兩地牌車藏匿酒類走私案件“門到門”服務解決企業燃眉之急快郵件“數字清關”助力“雙十一”電商大促港澳CEPA貨物進口增長 企業得實惠拉薩海關打擊侵權活動成效顯著廣州海關助第20屆中國(廣州)國際名酒展展品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