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日報》報道記者近日前往位于鹽田區大水坑的海查基地探營,登上“853”艇,零距離體驗緝私隊員的日常工作生活。
在深圳海查基地雷達監控屏上,每個綠色的點都是一艘船,星羅棋布地遍及整個海域。
這條海岸線東起大亞灣大星山半島,西至珠江口水域東寶河,綿延400余公里,數千只船每天往來如織。依靠港深相鄰的便利,非法走私活動隨時可能發生。
一群海上緝私隊員日夜兼程,追查走私船只,顛簸在洶涌無際的波濤之上。中隊長李海新就是其中的一員。今年42歲的李海新,已有17年的海上緝私生涯,在“853”緝私艇上工作已有10年。在他的海上歲月中,除了立功的振奮,也有危險與辛勞。
本報記者近日前往位于鹽田區大水坑的海查基地探營,登上李海新中隊長所在的“853”艇,零距離體驗緝私隊員的日常工作生活。
習以為常的不眠夜
李海新每次出海至少航行48小時,“不間斷地巡航,是為了威懾不法分子,同時,隨時追捕可疑目標。”
“我們的生活幾乎沒有規律,24小時待命,隨時出動。”早晨7點,李海新站在“853”艇船頭,點燃一支煙,機敏中流露出些許疲憊,昨晚又是一個巡航不眠夜。夜間正是走私高發期,緝私隊員“每時每刻都在處理突發事件”。
多年的執法經驗使李海新練就了一雙“金睛火眼”,可以根據船只的外形、噸位、磨損程度和航速來判斷是否需要查驗。“用來走私的船,十有八九都有九節。沒有漁具或者殘缺不全的打漁船,八成不是漁家開的,還有用殘舊船來走私舊電器的,往往都有特定的船號。”
“白天我們用望遠鏡和雷達鎖定目標,晚上主要借助雷達。”李海新專注地掃視著雷達顯示器上的所有目標。“根據回波的強弱、大小和長短,可以確定目標船只的航速、方向和位置,也可以判斷目標是鐵船還是木船,從而初步判斷船只是否有走私嫌疑。”李海新介紹,“不同的雷達性能各異,靠的是前人的口口相授和自己多年的鉆研。熟悉了你的雷達,它就會成為你夜晚的千里眼,和你合為一體。”
次日凌晨兩點,岸上的人都在睡夢中,“853”緝私艇仍然全速航行,23名勞頓了一晝夜的船員猶如夜色下的一群海狼,清醒而警覺地等待著“獵物”。
凌晨五點,目標出現,一艘安裝著六個馬達的嫌疑船只飛速航行。李海新一聲令下,帶領著幾名隊員駕駛快艇以每小時40海里的速度圍追目標。
凌晨六點半,在曙光初露的蛇口海域,這艘涉嫌走私柴油的船只被依法扣留。“香港漁民利用內地‘合理自用’的政策,把港府免費發給他們的油運到大陸來賣,每噸可以賺取幾千塊差價。”李海新介紹道,“今年我們海查基地查獲了五六百噸非法走私柴油。”
“我們說過,不捉到走私分子誓不返航。”李海新興奮地說。在蒼茫的晨光中,“853”艇結束了48小時的航行。
危險與辛勞相伴
作為經驗豐富的中隊長,李海新每年都會破獲幾十宗走私案件,而伴隨其間的還有危險與辛勞。
海上生活枯燥而艱苦。船艙內轟鳴的機輪運轉聲從不間斷,油漆味和霉味終年不散,變化莫測的海上風浪隨時攪動著人的腸胃,工作多年也有可能暈船。船艙底層的臥房總是缺氧,隊員們常年睡在狹小的床鋪上。冬天乘風航行時好像有冰刀割在臉上,夏天艙內溫度可達50℃,“空調全開還是汗流浹背”,甲板上雞蛋可以“燙個半熟”。“有一次剛發工資,隊員們用1000元打賭誰能赤腳走過甲板,沒人敢去嘗試”,李海新說。
“緝私隊員因為勞累和職業病,至少比同齡人要老十歲”,海上緝私處呂炎介紹。緝私艇在高速追擊時,隊員的腰椎、頸椎都有可能勞損或受傷,“船員上岸要倒著走路來緩解疼痛”。船艙內的防火石棉易致癌,潮濕環境易致風濕。“48小時不休息,很多人都有胃病,失眠,皮膚差。”
“做緝私工作要像海盜一樣霸氣”,李海新說,“要有敢于亮劍的精神,對待走私嫌疑犯不能膽怯”。走私分子的暴力抗法會對緝私隊員構成極大的威脅。“這是一個玩命的活,每時每刻都會遇到危險。”最常見的便是“跳幫”。在洶涌的波濤之上,此起彼伏的兩船之間,緝私隊員要趁著緝私艇和嫌疑船靠近的瞬間跳躍過船,稍有不慎,就有落海甚至被兩船擠壓的危險,導致骨折,甚至失去生命。今年1月,正是在“853”艇上,年僅25歲的張寶威在“跳幫”追拿嫌疑犯時,被甩出海面暈厥,導致溺水犧牲。法醫鑒定時曾說,“在高速行駛的快艇上,時速接近每小時80公里,墜入海面跟撞擊水泥地面沒有區別”。
“要快樂地工作”
海上緝私隊沒有春節和假日,“節假日走私分子更瘋狂,所以我們更不能休息。”
臺風季節,李海新和他的隊員們還要負責“853”艇的安全維護。一收到臺風警報,全體船員必須全部回艇,駕船航行到內河躲避風浪。“臺風大的時候要航行去廣州,一去就一個星期。”寸步不離緝私艇,李海新坦陳,“有時候挺苦的”。
“在船上很耗體力,雖然是吃大鍋飯,但每天都要多吃幾碗,”李海新說。記者參觀了艇上的簡易廚房,灶臺用柴油點火,狹小的空間儲備著食物,“可以夠我們熬七天,只是沒有蔬菜吃”。廚師是由緝私隊員們輪流擔任,因此“每個‘廚子’都身手不凡”。
“在這里上班,時間都不是自己的。”李海新平淡地笑笑,“對經驗豐富的艇來說,即便不是值班時間,都會被叫出來執行任務。接到電話,即使深更半夜,也得在一小時之內回船。”有一次一連五個月,李海新在岸上的時間不超過5天,“我只是覺得累,但不知道為什么累。老婆提醒我,是因為在海上太久了”。
在“853”艇上的河南籍水手關鑫雨眼中,“李中隊長很好,身先士卒,非常關心我們。”習慣了和船員們待在一起,李海新“回家反而有點不習慣”。船靠岸時船員們一起釣魚,完成任務后他們喝酒相慶。“我常對隊員們說,要快樂地工作,因為海上生活幾乎是我們的全部。”李海新說。
記者觀察
記者在走訪深圳海關緝私局海上緝私處時,看到這樣一組數據:全處員工總數3萬人,管轄面積約兩萬平方米、海岸線400余米。建隊以來,共查獲走私案件9700余起,其中涉罪案件230余宗。私貨價值約23億元。
對許多市民而言,這些數據不能激起太多內心感受。然而當記者翻閱緝私工作的卷宗,卻真切地感受到漂泊的緝私船關聯著岸上的千家萬戶。
在海上緝私處近年破獲的案件中,以凍品走私為最。走私分子利用港深山水相連之便,將大批未經檢驗檢疫的凍品伺機運到大陸。一旦走私得逞,食品安全令人擔憂。
此外,運到大陸的走私柴油,往往添加染色劑制成紅色成品油,銷往內地。嚴重威脅國內市場秩序和公眾利益。更不用說關系到公共安全的涉罪走私案件。在2001年深圳海關破獲的“4·28”特大槍支走私案件中,7名犯罪嫌疑人多次涉嫌走私槍支彈藥,一旦得逞,后果不堪設想。
“勇敢”和“責任”是對海上緝私隊員時最多的形容。然而破案立功的歡欣鼓舞也往往伴隨著生活的枯燥、船艙的轟鳴以及身體不適的困擾。緝私隊員們常相互鼓勵,戰勝疲憊和脆弱。
對于李海新和他的同事們來說,艇上的漂泊就是生活的全部,與家人的團聚幾乎成為了一種奢望。
站在以27節(約50公里/小時)速度返航的“853”緝私艇上,猛烈的海風讓記者難以睜開眼,腸胃反應時時襲來。奔勞了兩個晝夜的船員們佇立在船舷,海風切削過的臉龐上,露出風浪刷洗后的恬靜。眼前那越來越近的岸,已是朝霞滿天。
無牌水泵來申報 侵權假貨暗中藏進口3C玩具清關代理公司告訴您玩具的流程以及時長青島海關通關單聯網核查實現關企雙贏延吉海關查獲4公斤黃金游客淪為帶貨“水客”進出口報關報檢流程是這樣的,了解了嗎?消防車進口報關一般貿易流程及監管條件中秋佳節將至 海關助力月餅揚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