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車、馬、郵件都慢”,到跨境網購的“速度與激情”,香港回歸25周年來,一個小小的包裹,見證著深圳與香港櫛風沐雨的一路同行,承載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推動著深圳郵局海關在變遷中不斷成長……
1997年7月10日,伴隨著香港回歸的步伐,深圳設立了國際郵件交換站并開通深圳-香港汽車郵路,負責直接與香港郵政機構交換郵件總包,火車每天一次運輸改為汽車每天兩次運遞深港間的特快專遞郵件,實現深港兩地快郵件“次日投遞”。
深圳郵局海關退休干部楊陳瑞就曾是朝氣蓬勃的青年關員中的一員。每天清晨,她要和同事們一起,在土路上步行一個多小時到達單位,然后開始一天忙碌的查驗工作。數十年過去了,當年艱苦工作的場面她依然歷歷在目:“當年郵辦只有三十多個同事,我們基本上要從早忙到晚,所有包裹全部查驗。那時候承裝貨物的是比人高的籮筐,一天干下來,汗水和下雨一樣。但還是要努力做啊,很多人在等著寄來的東西改善生活的。”
在物資緊缺的年代,許多人的生活溫飽都依靠著家人通過一個個小郵包寄來的糧油布匹。面對著人們熱切的期盼,郵辦的青年人以自己的雙手,傳遞著一份份生活的希望。
時光飛逝,當年的郵辦青年關員如今已生白發。在他們的回憶里,手工查驗對關員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在沒有智能化設備,只有紙筆算盤的年代,他們通過不斷總結技巧、訓練技能,把自己鍛煉成“人肉掃描儀”,以自己的雙手,護衛著國門郵路安全。
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跨境快郵件業務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
除了貿易業務所需的報紙、文件,中大型包裹也逐漸增多,貨物物品類別涉及紡織品、模具、機械零件等各門類。郵辦查驗場上的包裹之中,不再只裝著生活溫飽,更有滿滿經濟開放騰飛的新希望。
各國際快遞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民營物流企業也迅速抓住改革機遇站穩腳跟。在這令人振奮的新時代,郵辦也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從老羅湖郵政大廈、老車公廟快件中心,搬遷到了新建的貓頭山深圳郵政快件監管中心。
為保障快遞巨頭落戶深圳,攜手民營物流站穩腳跟,新老關員們不斷學習著新的規章制度、新的商品歸類、新的計算機操作系統……
“摸著石頭過河”的路上雖困難重重,郵辦人卻樂在其中,他們隱隱感覺到,黃金時代正在到來。新世紀不斷帶來變革,香港與深圳的距離也變得越來越近,高鐵時代、網絡時代、指尖時代……世界的距離越來越小,人們的步伐越來越快。國際包裹不再僅受商務人士青睞,漸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國際快郵渠道的覆蓋范圍也越來越廣,進口電子產品、化妝品……人們漸漸習慣了“從指尖到家門”的便捷。2010年后,跨境海淘異軍突起,更是使出入境快郵件業務實現了井噴式的增長。
從1997年每天不到5000件的包裹量,到2015年首次全年破億件,郵辦人見證了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飛速融合。
時代畫卷就此展開,時代的挑戰也隨之而來。傳統的“人找貨、貨等人”人工分揀、人工查驗,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快郵件通關需要。郵辦人再次大膽邁出了綜合性改革的步伐。
2017年10月,歷經半年多設計施工,升級改造后的深圳國際快件運營中心正式啟用。郵件監管處理能力從70萬件提升到200萬件,低風險包裹快速自動通關。“關郵通”“進出境郵遞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統”“快件中心管理系統”逐一上線,快郵通關監管逐漸步入數字化時代。
受疫情影響,物流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經濟“動脈”的堵塞迅速傳導到恢復中的產業鏈供應鏈。郵關人又立即投入促進外貿保穩提質工作,支持深圳機場國際全貨機通航點從20個增加到35個,助力深圳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連續三年增長,歷史性列入全球第二十名。
深圳郵局海關實現了全國海關改革5個第一:全國首批開通跨境電商b2b監管,全國首批試點跨境電商退貨復進口業務,搭建全國首條“海上郵路”,驗放全國首票c類通關一體化貨物,首個關區內全面推廣快件審單“快放模式”。在深圳地區率先開通跨境電商直購進口9610業務,為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深港兩地之間每天至少有不少于200輛次的跨境電商車輛在日夜不停地運輸貨物,承載的正是企業“賣全球”的夢想。
如今,小小的包裹上,承載著一片沉甸甸的“郵關夢”——著力打造跨境電商改革樣板、外貿便利化環境、全球跨境快郵集散中心“三大改革樣板”,致力激發新興產業效能,吸納更多國際快遞企業、電商企業落地深圳擴建快件樞紐站,形成集聚效應,疊加空港自貿區、綜合保稅區、b型保稅區“三區”政策優勢,助力深圳、香港立足大灣區優勢,共同綻放出璀璨的光芒。(章珺、林申婕/文)
福州海關聯合多部門開展打擊成品油走私專項行動工業檢測設備進口報關流程_檢測設備機場清關手續青島到俄羅斯物流專線運輸代理_要多久到俄羅斯?家具出口香港貨運報關進口紅酒檢驗檢疫需提供什么資料?進口紅酒商檢要求秦皇島海關啟動進口分類通關寧波海關高溫下監管凍品海關不打烊 “雙節”保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