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門日報》報道
監管進出口貨物2459.19萬噸
審核報關單118.89萬份,稅款總入庫89.69億元
查緝走私違法案件498宗,案值2.05億元人民幣
新會海關隸屬于江門海關,1990年10月18日正式建關,轄區內有江門地區唯一的國家一類貨運口岸新會港、7個裝卸點、1家出口監管倉和3家保稅倉。新會海關下設新會海關駐港區辦事處(副處級),內設9個科級單位,干部職工130多人。
建關20年來,在江門海關的正確領導下,在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新會海關堅持“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履行把關服務職能,圍繞“創建優秀基層海關”的目標,立足地方發展大局,著力優化監管與服務,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建關20年以來,新會海關共監管進出口貨物2459.19萬噸、進出境船舶9.44萬艘/次、車輛24.96萬輛/次;審核報關單118.89萬份,稅款總入庫89.69億元;查緝走私違法案件498宗,案值2.05億元人民幣。
1、不斷深化業務改革,著力促進口岸物流發展
新會海關加大綜合治稅力度,堅持依法科學征管,跟蹤服務納稅大戶,鞏固拓展稅源,綜合治稅能力明顯增強,稅收保持了逐年增長,去年稅收入庫額首超9億元,占江門關區稅收總額近四成,比建關初期增長10倍;深入推進“分類通關”改革和“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水轉水”等通關監管新模式,在完善通關效率協調機制的同時,實現貨物流、單證流和信息流的有效對接,促進口岸物流順暢流轉;積極推進聯網申報及稅費網上支付業務,對大型重點企業跟蹤服務,實行便捷通關、“5+2”、“全天候,無假日”預約申報、預約監管等舉措,有效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2、不斷優化監管服務,著力支持企業轉變發展方式
新會海關大力推廣應用加工貿易電子手冊、銀行保證金臺帳,實施聯網監管,以新型信息化監管模式促進貿易便利化;不斷拓展區域海關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加強與口岸海關的合作,落實cepa各項措施,力促區域物流發展;落實企業轉型升級政策,簡化審批手續,重點加強對轉型升級企業、低碳環保企業的服務,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和促進內銷提供服務,增強企業競爭力,力促加工貿易轉型;積極拓展海關信息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優質的產業政策和信息咨詢服務,加強企業分類管理,落實守法便利措施,建立新型關企合作伙伴關系,為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發展環境。
3、堅持貼近發展大局,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建設
新會海關以“主人翁”精神和“建設者”姿態,自覺融入新會區社會經濟協調持續發展的大局,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優惠政策,支持地方重點項目建設;積極發揮海關職能作用,加強進出口統計監測預警,圍繞低碳經濟、港口物流、保稅物流等地方關注的問題展開調研,主動建言獻策;貼近物流發展的特點,完善對大昌慎昌、千慶化工、日盈不銹鋼等新會重點保稅物流企業以及中集集裝箱出口堆場的智能化監控系統,規范港口、碼頭及海關監管場所的管理,推動保稅物流場所建設,為保稅物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始終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不斷完善打私工作機制,有效促進關警融合,有力維護正常的進出口秩序。在堅持打擊走私不放松的同時,認真落實“寬嚴相濟”的執法理念,采取有效的執法方式,促進企業的守法自律。
4、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推進和諧海關建設
為了做好服務工作,新會海關以準軍事化海關紀律部隊建設統籌隊伍建設,大力弘揚“忠誠公正、興關強國”的海關精神,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樹立“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示范崗”兩大服務品牌,積極推進和深入開展文明窗口創建工作,開展陽光執法工程,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送政策下鄉鎮、下企業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幫助企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和轉型升級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大力倡導人文關懷,推進特色海關文化建設,營造風正氣順的和諧氛圍。近年來,新會海關及下屬部門先后獲得:“全國海關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巾幗文明示范崗”、“‘三共’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年開拓創新,20年碩果累累。面對新的世紀、新的形勢、新的要求,新會海關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優化海關監管和服務要求,不斷開拓創新,全力以赴,努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進口齒輪潤滑油清關代理】的流程,一般貿易進口齒輪潤滑油石家莊海關克服霧霾天氣助企業快速通關南寧海關查獲涉嫌走私回流“五糧液”白酒980件8萬噸澳洲煤炭即到即卸海關總署總工程師李小剛到信息中心業務改革信息化聯調測試現場調研國門警花——朵朵花開別樣紅帶保質期的業務,過期品嘗會有麻煩丹東特色農食產品擴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