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廈門海關與廈門檢驗檢疫局簽訂合作備忘錄,啟動“監管互認”試點工作,這也是繼“一站式查驗場”后,廈門關檢落實口岸“三互”改革的新突破。
所謂“監管互認”,即對雙方都需要查驗(檢驗)的部分貨物,關檢一方根據規范要求查驗(檢驗)并記錄,雙方可共享、互認查驗結果和數據。目前,關檢監管互認在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內選取進口臺灣水果和進口固體廢物進行試點,待試點成熟后再復制推廣。
據廈門海關測算,在監管互認的新模式下可為進出口企業縮短40%的通關時間,降低50%的人力成本,每集裝箱節約成本600元。
據廈門海關負責人介紹,在“三個一”全面合作的基礎上,廈門關、檢雙方經過協商,決定按照“遵循法治、安全便利、集約高效、協同治理”的原則,采取先易后難、以點帶面、逐步互認的方法開展“監管互認”試點。在試點階段,雙方通過交接紙質單證互認監管結果和數據,并將依據業務需求開發輔助系統,最終實現雙方“監管互認”電子數據交互對碰,進一步提升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減少企業通關成本。
除了“監管互認”作業制度試點,根據《合作備忘錄》精神,關檢雙方將以自貿區建設為突破口,在深化通關協作、自貿區建設、制度創新等16個方面開展協作配合。
(楊藝柳/文)
石家莊海關提效率保暢通促進外貿保穩提質郵政快件被海關扣了怎么做進口報關?對EMS郵遞物品的報關中山海關助力中山中藥材出口黃埔海關查獲“大米粗粉”偽報“米糠”走私案 線上“主動披露” 助企健康發展強化守法意識 用法治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廣州海關開展“海關法治宣傳日”系列活動南京海關為青奧會首批物資快速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