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凌晨,在海關總署緝私局的統一指揮下,大連海關、哈爾濱海關聯合開展了代號為“征戰01”的緝私行動,破獲加工貿易渠道木制品走私系列案件,初估案值4億元。這是海關總署部署“國門利劍2016”聯合專項行動以來,大連海關查獲的最大一起資源性商品走私案。
東北是我國林業主產區,木制品加工是傳統行業。近年來,為保護林業資源,促進木材加工行業良性發展,國家對木制品出口采取了征收關稅等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并引導企業利用加工貿易方式進行精深生產,即企業從國外進口原木,進行精深加工后再次出口,提高生產技術含量及利潤,減少國內木制品消耗。同時,國家對加工貿易原材料實施手冊制監管模式,不收取進出口環節稅,以減輕企業負擔,簡化管理程序。但為了牟取暴利,一些企業卻動起了“歪腦筋”。
近一段時間,大連海關根據風險管理分析發現,轄區一些木制品出口數據存在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情報經營,20多家相關企業進入了海關的視線,他們均分布在木材生產及出口行業聚集的黑龍江、遼寧兩省。海關發現,為偷逃關稅,逃避國家對資源性商品出口監管,涉案企業“煞費苦心”:首先,黑龍江地區一些木材加工貿易企業作為“上線”,利用自己合法辦理的加工貿易手冊將境外原木保稅進口,然后偷偷在國內倒賣牟利;同時,為平衡在海關備案的加工貿易手冊,騙取核銷,上述企業又將手冊出口額度轉賣給遼寧境內的多家木制品加工企業實際出口,并再次獲利;有的甚至成立空殼企業作為走私道具直接倒賣加工貿易手冊;作為“下線”,遼寧大連地區的木制品加工企業使用非法購得的手冊,向海關偽報貿易性質,把本應以一般貿易出口的木制品偽報為加工貿易出口,逃避出口關稅。而在“上線”和“下線”的非法交易中,竟然還有專業的“走私中介”——遼寧、黑龍江多家貨代公司從中居間聯系,向雙方收取好處費,形成了環環相扣的“走私產業鏈”。
時機成熟后,5月6日6時,大連、哈爾濱兩地海關在大連、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等地同時行動,抓獲30名目標嫌疑人,搜查涉案公司26家,查獲大量書證及電子證據。
(關宣/文)
海關阻截逾八百萬件侵權貨雙重加速讓AA企業走的更遠汕頭港海關截獲涉嫌侵權出口糖果3.544噸“金鑰匙”解企業之急 海關推動貿易便利上海海關預檢驗模式保障“ECMO”人工心肺機“零等待”通關深圳海關查獲貨柜車利用活動夾層走私近半噸龍蝦(轉載)科技賦能 智慧監管——榮成海關推進“科技興關”側記湛江海關緝私應急機動分隊和摩托艇中隊上崗